心理活动类实词主要表达人的情感、情绪、意愿、态度、认知等内在状态。需特别注意古今异义、词义轻重、感情色彩的辨析。
一、 喜悦、快乐
1.悦: 高兴,愉快(常指内心被说服或满足)。例句: 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(《论语·学而》) 辨析: 常作“说”,通“悦”,强调内心愉悦。
2.喜: 高兴,快乐(通用,多指流露于外的)。例句: 于是秦王不怿,为一击缶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 / 闻之,欣然规往。(《桃花源记》- “欣然”即高兴的样子) 辨析: 最常用,可作动词、形容词。
3.乐: 快乐,喜欢(lè)。例句: 山水之乐,得之心而寓之酒也。(《醉翁亭记》) /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,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。(《醉翁亭记》) 辨析: 既可指快乐本身,也可指“以…为乐”。
4.欣: 喜悦,高兴(常与“然”连用)。例句: 乃瞻衡宇,载欣载奔。(《归去来兮辞》) 辨析: 侧重内心的欢欣。
5.愉: 愉快,和悦(程度较深)。例句: 心愉于侧。(《荀子·王霸》) 辨析: 更强调内心的舒畅满足。
二、 愤怒、怨恨
展开剩余88%6. 怒:
生气,发怒: 例句: 秦王怒,不许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气势强盛: 例句: 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;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(《逍遥游》)
7. 忿: 愤怒,怨恨(程度深,常含怨恨)。例句: 吾意久怀忿,汝岂得自由!(《孔雀东南飞》) 辨析: 比“怒”更强调内心的愤恨不平。
8. 恚: 恼怒,怨恨。例句: 广故数言欲亡,忿恚尉。(《陈涉世家》) 辨析: 常与“忿”连用,程度较重。
9. 怨:
怨恨,埋怨: 例句: 屈平之作《离骚》,盖自怨生也。(《屈原列传》)
仇恨(程度深): 例句: 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。(《史记·秦本纪》)
10. 恨:
遗憾,不满意(古义常见!): 例句: 此三者,吾遗恨也。(《伶官传序》) /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。(《出师表》)
怨恨(程度较“怨”轻,后起义渐重): 例句: 然公子遇臣厚,公子往而臣不送,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。(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) 辨析: 高考重点! 必须强调其“遗憾”义远多于“仇恨”义。
11. 憾: 遗憾,不满意(程度常比“恨”轻)。例句: 吾憾矣,然吾心实快之。(《左传》)
三、 悲伤、哀痛
12. 悲: 悲伤,哀痛(通用)。例句: 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(《岳阳楼记》) 辨析: 侧重内心感受。
13. 哀:
悲伤,悲痛: 例句: 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(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)
怜悯,同情: 例句: 君将哀而生之乎?(《捕蛇者说》) 辨析: 常带对象,或指外在表现(如哀号)。
14. 戚: 忧愁,悲伤。例句: 言之,貌若甚戚者。(《捕蛇者说》) 辨析: 常形容忧愁的样子。
15. 恻: 悲痛,忧伤(常含同情意)。例句: 岂其愤世疾邪者耶?而托于柑以讽耶?余恻然有感。(《卖柑者言》) 辨析: 常构成“恻隐”(同情心)、“凄恻”。
16. 痛:
悲痛,伤心: 例句: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,谨拜表以闻,臣痛心泣血。(《陈情表》)
痛恨: 例句: 痛定思痛,痛何如哉!(《指南录后序》) 辨析: 程度深,常指极度的悲伤或痛恨。
四、 恐惧、害怕
17. 惧: 害怕,恐惧(通用)。例句: 屠惧,投以骨。(《狼》) 辨析: 最常用。
18. 恐: 害怕,担心(常带宾语,表担忧某事发生)。例句: 舟人大恐。(《石钟山记》) / 恐托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。(《出师表》) 辨析: 强调内心担忧的状态。
19. 畏: 害怕,敬畏(对象常是强大或值得尊敬的事物)。例句: 妾之美我者,畏我也。(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) / 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?(《论语》) 辨析: 常含“敬畏”义。
20. 惮: 害怕,忌惮(侧重因顾虑而不敢)。例句: 过则勿惮改。(《论语》) / 虽董之以严刑,震之以威怒,终苟免而不怀仁,貌恭而不心服。怨不在大,可畏惟人;载舟覆舟,所宜深慎;奔车朽索,其可忽乎!(《谏太宗十思疏》- 此处“惮”与“忽”反义) 辨析: 强调因恐惧而有所顾忌、不敢做。
21. 骇: 惊骇,害怕(多指突然受惊)。例句: 驴一鸣,虎大骇。(《黔之驴》) 辨析: 侧重突然性、震惊感。
五、 忧愁、忧虑
22. 忧: 忧愁,忧虑(通用)。例句: 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(《岳阳楼记》) 辨析: 最常用,可作动词、名词。
23. 患:
忧虑,担心: 例句: 欲勿予,即患秦兵之来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祸患,毛病: 例句: 马超、韩遂尚在关西,为操后患。(《赤壁之战》) 辨析: 作动词时与“忧”近义,但更强调对具体祸患的担心。
24. 虑: 思虑,考虑;忧虑(侧重思考谋划)。例句: 此皆良实,志虑忠纯。(《出师表》) / 人人自危,咸虑不免。(《后汉书》) 辨析: 本义是思考,引申为因思考而产生的担忧。
25. 戚: (见第三类) 忧愁,悲伤。例句: 蒋氏大戚,汪然出涕曰…(《捕蛇者说》)
六、 爱慕、喜爱
26. 爱:
喜爱,爱好: 例句: 秦爱纷奢,人亦念其家。(《阿房宫赋》)
怜惜,爱护: 例句: 吴广素爱人,士卒多为用者。(《陈涉世家》) / 爱其子,择师而教之。(《师说》) 辨析: 范围广,含义丰富。
27. 好: 喜爱,爱好(hào)。例句: 自幼好武术。(《冯婉贞》) 辨析: 强调爱好、兴趣。
28. 慕: 仰慕,羡慕,喜爱(常指向往、崇敬)。例句: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,徒慕君之高义也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 辨析: 带有向往、钦佩的感情色彩。
29. 嗜: 特别爱好,嗜好(程度深,常指不良爱好)。例句: 余嗜学,家贫难致。(《送东阳马生序》- 此处中性) / 嗜酒成性。 辨析: 通常指强烈的、近乎痴迷的爱好。
七、 厌恶、憎恨
30. 恶: 讨厌,憎恨(wù)。例句: 死亦我所恶,所恶有甚于死者。(《鱼我所欲也》) 辨析: 作动词时读wù,是心理活动类核心词。
31. 憎: 厌恶,憎恨。例句: 秦甚憎齐。(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) 辨析: 程度较“恶”更重,感情色彩更强烈。
32. 疾:
厌恶,憎恨: 例句: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。(《季氏将伐颛臾》)
痛心: 例句: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。(《屈原列传》) 辨析: 本义是病,引申为像病痛一样令人厌恶痛恨。
33. 厌: 厌恶,嫌弃(满足后生厌)。例句: 夫晋,何厌之有?(《烛之武退秦师》) 辨析: 常由“满足”义引申而来。
八、 思念、怀念
34. 思: 思念,想念;思考。例句: 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(《静夜思》) 辨析: 本义是思考,引申为思念。
35. 念: 想念,惦念;考虑。例句: 每念斯耻,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!(《报任安书》) 辨析: 与“思”近义,常可互换。
36. 怀: 怀念,思念;心怀。例句: 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。(《岳阳楼记》) 辨析: 本义是胸前,引申为心中存有(感情)。
九、 悔恨、遗憾
37. 悔: 后悔,悔恨。例句: 怀王悔,追张仪,不及。(《屈原列传》) 辨析: 对已做之事感到懊恼。
38. 恨: (见第二类) 遗憾,不满意(古义重点!)。例句: 此三者,吾遗恨也。(《伶官传序》)
39. 憾: (见第二类) 遗憾,不满意。
十、 怜悯、同情
40. 怜:
怜悯,同情: 例句: 且公子纵轻胜,弃之降秦,独不怜公子姊邪?(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)
爱: 例句: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?(《触龙说赵太后》) 辨析: 高考重点! “爱”和“怜”在古文中常同义或连用表“疼爱”。
41. 悯: 怜悯,哀伤。例句:悯农。
42. 哀:怜悯,同情。例句: 君将哀而生之乎?(《捕蛇者说》)
十一、 惊异、奇怪
43. 异: 惊奇,诧异(常作意动“以……为异”)。例句: 渔人甚异之。(《桃花源记》) 辨析: 本义是不同,引申为对“不同”感到奇怪。
44. 怪: 觉得奇怪,责怪。例句: 秦武阳色变振恐,群臣怪之。(《荆轲刺秦王》) 辨析: 可作动词(感到奇怪/责怪)或形容词(奇异的)。
45. 惊: 吃惊,惊异;惊恐。例句: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(《桃花源记》) 辨析: 侧重因突然、意外而受触动。
十二、 羞耻、惭愧
46. 耻:
感到羞耻(意动用法常见): 例句: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不耻相师。(《师说》)
耻辱(名词): 例句: 靖康之耻,犹未雪。(《满江红》) 辨析: 核心在“羞耻感”。
47. 羞: 感到羞耻,难为情。例句: 且庸人尚羞之,况于将相乎!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意动) 辨析: 与“耻”近义,常连用。
48. 愧: 惭愧,羞愧。例句:兰芝惭阿母:“儿实无罪过。” 《孔雀东南飞》
49. 怍: 惭愧。例句: 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。(《孟子·尽心上》) 辨析: 书面语色彩浓,常与“愧”连用。
发布于:吉林省华夏配资网-股票杠杆的平台-股票配资网大全-炒股如何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